舞鬥心靈 - 上
閱讀時間 13 分鐘
撰文 Jenni Doggett 攝影 Wilson Hennessy
名為卡波耶拉(Capoeira)的巴西戰舞,透過被稱為 ginga 的搖擺式舞蹈動作,讓舞者可以在做一系列流暢的動作同時,隨時防備,免受於外力介入,也因為如此,這種結合舞蹈與武術的動作,相當難以讓人進行瞄準攻擊;而卡波耶拉也常被評論為難以將其拘束、限制的戰舞。
卡波耶拉的起源其實相當具爭議性,目前被認為最普遍的說法是 16 世紀時期,被葡萄牙人作為奴隸並帶往巴西的非洲人,為了保護、解放自己而發展出來的體術;如今,它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無法簡單定義的運動,而我們這趟巴西之旅的主要目的,便是為了追溯其根源、並且進一步探索這個文化體系被發展到了何種地步。
普遍認為,卡波耶拉戰舞文化的發源地是位在巴西東北部的巴伊亞州,其中心城市為薩爾瓦多。根據這次旅程的嚮導 Luis 所說:「薩爾瓦多不僅是巴伊亞州的首都,同時也是其文化之都,我們這裡的人常說,薩爾瓦多人並不是被生出來的,而是被展現出來的。」題外話,Luis 來自於聖保羅,因工作形態的不同,常常走訪於南美各地,不過如果時間允許,他盡可能地造訪薩爾瓦多。
我們在 Largo Terreiro de Jesus square 廣場上,看著成雙成對的卡波耶拉舞者以驚人的速度進行翻轉,包括這些車輪式旋轉以及尾部踢技等肢體動作,這些動作距離舞者彼此臉部僅毫米之遙;表演結束後,這些年輕的舞者也向觀眾們揮手致意,並且露齒而笑。當我問起舞團的成員之一 Jason,卡波耶拉對他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的時候,他稱這項舞蹈挽救了他的生命,他說:「我的朋友們,不是已經離世,就是受律法所困;而卡波耶拉卻將我的人生引領至前所未有的境界,我欠了它可多了。」
以現實面來說,卡波耶拉為 Jason 以及他的好友們提供了良好的出路與收入,他希望這項運動也能像拳擊、足球等,提供被剝奪教育權利的孩子們一個歸屬,並且可以被歸列在奧林匹克的運動賽事項目當中;而在我們眼前的這些所謂街頭舞者,無論觀光客提供多少打賞收入,他們仍舊在炙熱的混凝土上,賣力的展現自己的舞技。
當我們駕駛著 XE 離開廣場時,天色已接近傍晚,陽光逐漸被雲層吞噬,而這些雲層之厚彷彿就像可以讓我們咬上一口般,此外,薩爾瓦多的陡峭的鵝卵石街道兩側都散發了陽光所折射出的輝映;歸因於藍白相間的殖民地建築,以及覆蓋其上的諸多海報和創意塗鴉,XE 的外觀設計更能凸顯出這些畫面的生動與混亂。
正當我遇見 Pedro Abib 時,他又再度讓我想起剛剛提及的奧林匹克一事;Pedro 擁有學者、音樂家與電影製片人等多重身份,他也同時撰寫了大量有關於卡波耶拉戰舞與其文化定位的相關文章,當討論到這種戰舞是否得以商業化或成為國際運動賽事的競技項目等議題,他是堅決反對的;Pedro 認為,卡波耶拉比起一般的競技運動而言有著更深層的意義,他不想讓這項舞蹈文化在健身房裡猶如商品般被推廣出去,而應該是擔任推動社會平等的重要角色,他說:「這不是一場鬥爭,沒有贏家或輸家,而是一場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與聯繫。」
Pedro 開始進一步解釋,儘管卡波耶拉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還是普遍不為世人所接受,而且過去被冠上的種種污名還是依舊存在著;隨著 19 世紀末期,奴隸制度迎來終結、甚或都市化的進程速度逐漸增加,卡波耶拉這項舞蹈在邁入 20 世紀後,由於犯罪組織的介入,曾被法令禁止,任何試圖使用、練習相關舞蹈的人都會遭到逮補,並且予以極刑。
其實在造訪薩爾瓦多之前,我便曾在 Nokia 的廣告 、以及 BBC 平台等,透過兩個正在屋頂上貌似在打架的人,初步知悉卡波耶拉到底是為何物;此外,知名的電腦遊戲《鐵拳》中,亦有一位角色為卡波耶拉武鬥者;而電影《瞞天過海:13 王牌》中,也有角色使用卡波耶拉戰舞來通過雷射安全裝置的橋段;但是,這些畫面都只能展現這項文化藝術的冰山一角,直到我真正了解其背後的歷史,以及發展至今的來龍去脈,我才理解這是集音樂、歌詞、靈修和戲劇於一身的豐厚藝術,並為此而讓內心得到真正的撼動。
我沿著狹窄的樓梯,爬到名為 Fundação Mestre Bimba 的體操學院,這所學校係以 Mestre Nenel 的父親命名,當我到達這所學校的地下教室時,便能感覺到滿滿的活力充斥於此,裡頭 擠滿了穿著白色棉衣的學生們。在名為 roda ,意即方圓陣,其外圍處集結著各式不同年齡層的學生,而在這個方圓陣內,兩位舞者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對方,並且像是互相因應對方的動作一樣移動,並且做出諸如掃腿等舞技,轉眼間,另外一對舞者也進入了陣內,同樣互相配合地躍動著,整體過程,可以明顯感受出彼此所釋出的善意、尊重。每個參與的人都配合 berimbau 的旋律嬉笑、歌唱與鼓掌,而上述所提到的 berimbau ,為一種打擊弦樂器,是跳卡波耶拉戰舞時所不可或缺的樂器,每個學生在學習戰舞時,都必須要先學習如何打造與彈奏 berimbau,來達到 Mestre(導師)的境界。
有些人說,作為一位 Mestre 導師,其責任相當神聖;這位導師可以是父母、學者或領導者,發展至今也延伸出相當多含義,有些會以年齡、經驗甚至是戰舞練習或歌曲學習時間長度來定義,而對於某些人來說,這個詞彙也有一說為「為社會奉獻的人」,如父母、學者、領導者等等;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字到底意義為何,都是打從心理上的自我解讀,可以確定的是,Mestre 對這群人來說,已不再單是技藝精湛程度的代表了。